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12月15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基层医疗服务保障有关情况,一起来看!
防疫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
当前,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社区、农村是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家庭医生、乡村医生是群众健康的守门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推进感染者分级分类收治、风险人群健康监测管理、老人和孩子等重点人群医疗服务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根据疫情形势、病情轻重缓急程度等合理分配医疗资源,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强化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和服务保障,及时提供咨询指导;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设置,筑牢基层首诊的第一道防线。
基层防疫工作的职责和任务转变
主要是从过去的早发现、早隔离,重点防感染,向实施分类分级的健康服务和医疗救治转变。
一是要摸清底数。摸清重点人群的底数,社区(村)和基层医务人员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合并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摸清底数。同时,像孕产妇、儿童等人群,过去也都管理服务到位了,所以现在重点服务对象是老年人,特别是要先把合并基础病的人员底数摸清。
二是要进行分类。摸底登记的重点人群,实行分类分级健康服务(重点人群、次重点人群和一般人群)。根据分类不同,通过线上线下,提供多种方式的健康指导、健康监测、随访,指导抗原检测,指导对症用药,重点就是给他们提供医疗方面的服务。
三是要落实分级救治。要创造条件,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发热诊室,应开尽开。要落实首诊制,为新冠疑似症状患者提供诊疗、用药服务。社区(村)及基层组织要广泛开展动员宣传,协助健康教育、就医、购药送药等服务保障,目的是让适合居家的无症状感染者或者轻型患者能够得到相应的康复和用药指导。
对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患者、血液透析患者等群体进行摸底调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已于12月1日下发了通知,并作了全面部署,